崇祯帝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,也就是那个被称为亡国之君的帝王。虽然明朝的灭亡与他有一定关系,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是个没有才能的皇帝。事实上,崇祯帝在学识和才干方面,虽然不如一些历史上著名的帝王,但也不算差。更重要的是,他的性格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点,而且运气也不好欧维策略,这才导致了大明的灭亡。
崇祯帝年少时,做了一件令所有人惊叹的事——年仅十六岁,就铲除了当时权势滔天的权宦魏忠贤及其党羽。魏忠贤是天启帝朱由校的宠臣,掌握着极大的权力,几乎可以称得上是“二皇帝”。那么,崇祯帝到底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?
崇祯帝本名朱由检,生于1611年,是明光宗朱常洛的第五子。他的母亲与朱由校不同,因此他与哥哥朱由校并非同母所生。1620年,朱由校即位为帝,并将朱由检封为信王。朱由检年纪尚幼,因此一直住在宫中。
展开剩余80%朱由校虽然继位,却是个荒唐的帝王,他不关心朝政,甚至整天沉迷于制造家具,成了一个“天才木匠”。而魏忠贤,作为朱由校的心腹太监,掌握了庞大的权力和党羽,几乎完全控制了朝政。
少年时的朱由检聪明机智,且十分嫉恶如仇。当他看见魏忠贤逐渐掌控朝政,且身边的党羽横行霸道时,他内心感到极大的不满。不过,虽然朱由检心中反感魏忠贤,但由于魏忠贤势力庞大,朱由检并未表现出反抗之意,反而表面上对魏忠贤十分恭敬。
当时,魏忠贤和客氏想要通过扶植魏家的子孙继位,取代朱家血统。朱由校虽然荒唐,但他还是非常宠爱朱由检,因此始终没有让魏忠贤得逞。魏忠贤多次打压朱由检,但由于朱由检始终保持低调,因此没有留下可以攻击他的把柄。
有一次,魏忠贤曾派刺客暗杀张皇后,企图削弱朱由检的支持,但由于朱由检意外发现了刺客,及时采取行动,刺客最终被捕。此时,魏忠贤决定通过另一条路来打击朱由检。他让人将刺客带到锦衣卫,试图以此诬陷朱由检与张皇后有不正当勾结。然而,在关键时刻,魏忠贤的亲信王体乾告诉他,张皇后与朱由校的感情深厚,朱由校绝不会相信这一套,魏忠贤最终选择了杀掉刺客,未能成事。
在朱由检十三岁时,朱由校为他挑选了周奎的女儿周氏为王妃,朱由检也因此搬出了宫,住进新修建的信王府。不久后,朱由校病重,魏忠贤更加急于让他成为继位的选择,但朱由校在皇位问题上表现得很明智,坚持要将皇位传给朱由检,而不是魏忠贤或其他人。
1627年8月,朱由校去世,魏忠贤一方面为失去恩宠感到痛心,另一方面也开始谋划如何继位。魏忠贤起初想亲自登上皇位,但他觉得太监当皇帝的事尚无先例,于是他放弃了这个想法。最终,魏忠贤和客氏策划了一场阴谋,试图让魏家的子孙登基。魏忠贤派人劝说张皇后,让她同意立魏氏的继承人。然而,张皇后坚决拒绝,坚持要让朱由检成为皇帝。
魏忠贤无奈之下,只得按计划将朱由检接入宫中,安排内阁起草遗诏。然而,崇祯帝的心中已经有了另一个打算,他没有完全信任魏忠贤,开始计划如何除去魏忠贤。
入宫后,崇祯帝非常警惕,知道魏忠贤可能会害他。于是,他带着食物进入宫中,坚决不吃任何太监们准备的饭菜,甚至连睡觉都带着剑。他意识到自己想继位,就必须确保自身安全。虽然魏忠贤掌控了很多宫中的太监,但崇祯帝利用自己的智慧与耐性,逐渐培养了一批支持他的亲信。
在继位后的最初几个月,崇祯帝没有立即动手,而是采用了麻痹策略。他宽慰魏忠贤,并对其党羽进行封赏,表面上让魏忠贤以为他完全掌控了局势。但事实上,崇祯帝一直在暗中谋划,利用自己的亲信进行一系列布局。
终于,崇祯帝开始采取行动,他先让魏忠贤的亲信客氏出宫养老,进而逼迫魏忠贤的党羽开始动摇。接着,崇祯帝着手清除魏忠贤的亲信,重点打击魏忠贤的得力干将——兵部尚书崔呈秀。通过一系列的巧妙手段,崇祯帝成功消除了魏忠贤的影响力,直至魏忠贤在深感绝望中自杀。
崇祯帝的智慧不可小觑,他以巧妙的策略铲除了魏忠贤,恢复了皇权。但遗憾的是,明朝的命运并未因此好转。尽管崇祯帝在治理国家和权谋上有着非凡的才能,但他过于自信、刚愎自用,做出了一系列错误的决策,这些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。
发布于:天津市美港通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